太和镇谢埠村书记 夏成林
谢埠是原始古埠,千年古镇。谢埠千张在湖北享有盛名,它那白如玉、簿如绢、坚如布,清纯细嫩,鲜美可口的独特风味,在明清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武昌县志》将其载入史书。如今,在有5600多人的谢埠村,11个自然湾有大大小小的豆腐作坊36家,日加工黄豆2000多斤,生产千张15000多张,是名副其实的千张名街,豆腐素食小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谢埠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头雁工程",构建豆腐素食小镇,着力在乡土文化中探寻乡村振兴力量,形成了文脉与商脉水乳交融,孕肓出"重然诺,尚信义"的人文精神。
党建--引领"头雁工程"
谢埠村充分发挥党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做到以党建促产业。围绕生态农业升级增效,深入实施"支部抓产业,党员兴产业,百姓创家业"为内容的"头雁工程",吸纳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销售大户、服务大户中13名能人入党,流转土地1600多亩,大力发展黄豆种植,形成豆制品生产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村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全方位服务,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
千张--文化业态的名片
打造豆腐直通车。千张是谢埠的一张名片,决不能浪费了谢埠千张的美名,已成为谢埠人的共识。谢埠老程豆腐作坊率先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注册商标、注入文化元素,并以每日"谢埠加工+专车运送+鄂州城区定点营销"的形式,将"软千张"做成了"硬品牌",深受鄂州市民的喜爱。销售品种由原来单一的豆腐、千张,发展到豆腐干、锅巴筋、素鸡、腐竹等十余种豆制品。
举办豆腐美食文化节。2017年9月,成功举办了梁子湖区最具人气、最接地气、最具创意、最惠民众的首届"鄂州o太和"豆腐美食文化节。120平方米的豆腐文化街壁画中,有泡豆、磨浆、袋浆、烧浆、点卤、棉布裹包压制等道道制作豆腐工序;手工豆腐作坊里,可体验推磨、添豆、喝豆腐豆的乐趣。持续5天时间吸引5万多名游客来参加节会活动,带动谢埠千张、糍粑粇糍粑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20多万元。
规划豆腐文化产业园。豆腐由"小而美"要做到"大而强",拼什么?拼文化。我们将借助武昌山生态景区建设,将充分利用豆腐文化资源,使豆腐文化与旅游联袂,成立"谢埠千张合作社",按照传统手工豆腐加工作坊--豆腐文化参观--豆腐文化体验--豆腐文化休闲的脉络,规划建设最具特色的豆腐文化产业园,进一步擦亮"谢埠千张"名片。
码头--古埠文化的根基
谢埠开埠早,商贸活动历史久远,据《晋书》记载,早在魏晋时期谢埠设置有国管码头铁官。这里培育了梁子湖人"经商赚钱,成家立业"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亲帮亲、邻帮邻,吃苦耐劳、务实取信"的码头文化。
为大力传承商埠文化,我们在2017年建起100多平方米码头文化墙的基础上,将逐步恢复谢埠街"十"字青石板棋盘街,再现张、夏、高、邓等二十几个姓氏在这里开铁铺、驾航船、建米行、做豆腐,重人格、重良心,从义求财的经商理念;通过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村风民风;通过举办古埠收藏艺术品鉴定交流会,创新举办冶炼文化、帆船文化论坛,彰显谢埠"商贾骈集、货财辐辏、店铺鳞次、帆樯云集"的地域品牌优势,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
忠义--文脉传承的核心
谢埠码头旁有一座关圣祠,供奉着"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伟岸关羽塑象。关公忠义的人格,威武的气象,升华为战神、武财神、医药神,更是人间最重信义、忠义贯千秋的英雄典型,为谢埠街各商户所敬奉。
谢埠民间有拜关公习俗,我们将结合梁子湖祭祀礼俗,通过举行关公祭祀大礼、率众诵读祭文、民俗表演、武术比赛等活动,传递正能量,提升精气神,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价值观以及恪守诚信做人的基本道德,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打造千年古镇祭祀礼俗"非遗"品牌,助推谢埠豆制品产业品牌升级。
传承古埠文脉,记住山水乡愁,是一道考题。考的是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双保护",考的是物质满足与精神享受的"双提升"。谢埠古镇原貌的修缮、遗迹保护、风俗传承、文化挖掘、特色产业升级,需要各级领导统筹考量、需要政策资金扶持,需要专家学者贡献智慧、需要各方力量给予支持。只有形成合力,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奋力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