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建议-关于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日期:2021-07-22

   乡村振兴,农村是主体,产业是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一二三产业在自身内部融为一体的新业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之一。鄂州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山水资源天赋异禀。近年来,鄂州市按照江南美丽田园定位发展乡村旅游,谋划了乡愁地、三国风、乡村季三大旅游版块,打造五条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轴线,实施21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了环梁子湖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创建了涂家垴镇等特色旅游名镇,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但总体上看,鄂州乡村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有:一是缺乏合理有效规划和策划。当前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政府与群众热情高涨,短时间内,考虑当前,不顾长远、规模小、模式单一、同质化乡村景点建设遍地开花,没有突出重点,没有彰显地域特色。二是旅游产品不丰富,吸引力不够。鄂州市乡村旅游产品以单纯的农业观光、采摘为主,体验式、互动式产品少。游客只能体验“赏农村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注重乡村文化传统传承和民俗资源宣传的产品开发还不够,乡村旅游对农耕文化传承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三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乡村道路狭窄,错车难,停车场数量远远不够,旅游厕所设施承载能力有限,民宿接待能力不足,农家乐经营不规范,餐饮价格偏高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建议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将扶持鄂州乡村旅游业发展纳入支持鄂州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内容,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项目及资金支持: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发展趋势,保持原貌加以重点建设开发。注意旅游产品与农业的产业环节衔接,促进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如在梁子湖地区,建设江南水乡民俗景区。开发泛舟采菱、撒网捕鱼、渔舟唱晚、稻田插秧、古法榨油、磨豆腐、打糍粑、酿烧酒、做陶器等游客互动式、参与式产品。延伸旅游产品的乡土文化与农耕文化内涵,让游客一日游玩不尽兴,想留宿下来再体验。开发水幕电影、江南水乡婚嫁、民俗歌舞表演等夜间文化旅游产品,使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江南水乡文化。此外,在四峰山一带建设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康养、药膳餐饮于一体的百草园景区;依托省农科院基地建设大型现代化农业展示园,把农业实验室变成科普风景区等等。 

   (二)精准招商,招大招强。打造专业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精准招商队伍。紧扣江南美丽田园定位,开创“资源+产业”招商模式,聚焦乡村旅游领域,面向全球,瞄准大型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跟踪研究,避免其借乡村旅游之名开发房地产。政府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确保企业留得下来,发展得好。 

   (三)优质服务,强化保障。加强政策支持,支持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提前谋划,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四)打造品牌,加大宣传。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乡土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历史知识、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形成独特品牌。乡村旅游景点可以分别以区为单位,共同组建一个乡村旅游公司,对区域内乡村资源景点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展开综合营销,与各地旅游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景点之间优势互补、降低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消除恶性竞争。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4207000031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广电)局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2号 邮编:436099
联系人:吕祖国 电话:027-53083600 传真:027-53083600 邮箱:ezswlj@e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