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体新广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及2017年度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
011217651/2017-240651 |
发文字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17年01月12日 |
发文单位: |
鄂州市文体新广局 |
|
|
发布日期: |
2017年01月12日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效力状态: |
有效 |
2016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群众基层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两学一做”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省考、市考目标任务,切实履行文化工作职责,学思践悟,真抓真干,各项工作有亮点,开创了全市文体新广事业新局面。
一、2016年的主要工作
(一)书蓝图,五年顶层设计已勾画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鄂州实际,先后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鄂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现都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下发。书写了鄂州文化建设“十三五”蓝图,明确了文化建设奋斗目标。
(二)固基础,公共文化实力进一步夯实
市政府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10000平米的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已动工。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项目选址已确定,相关工作我局正在联系中。市博物馆“两个中心”(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已于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开展特色青瓷文化展陈列展及免费陶艺体验活动5场;图书馆新增馆藏图书7000余册,数字资源增长10TB,数字资源总量达到30TB,形成了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群,拥有100万种电子图书、1000余种电子期刊、500多种主流电子报纸、千余场名家视频讲座等数据库和具有鄂州地方特色的文献和多媒体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已实现城乡全覆盖;群艺馆投入资金20万元先后维修改造展览培训大楼、展厅,使免费开放硬件设施得到更大改善;新建文体广场100余个,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在全省位列前茅;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和青少年俱乐部已投入使用;新增体育健身工程85套,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新建2600平米,含7个放映厅、1025个座位的银兴国际影城,村村响工程建设已完成,广播电视交叉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实现了广播村村响、电视组组通、电影月月放、纸质图书资源全流通、数字图书资源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展风貌,文化惠民活动多姿多彩
举办首届鄂州市市民文化节暨全市第三届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参与队伍近300支,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举行贺新春锣鼓喧天唱大戏文化进广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重大节假日演出及庆祝建党95周年、“情系鄂州·大爱无疆”2016鄂州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慰问演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湖北省优秀剧目展演等文化惠民专场演出活动20余场;组织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62场次,参演节目近900余个,观众达8万多人次;开展戏曲“周周演”24场、“送戏下乡”86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64场,覆盖了市区80%学校;组织“吴都讲坛”讲座30场、开展国学讲座“五进”4场、吴都道德讲堂讲座24场;组织全市各级、各单位观看由省图书馆主办的《长江讲坛》直播节目64场;举办广场舞、美术、舞蹈、雕花剪纸、牌子锣等各类文艺培训班40余期,确保了全市村、社区群众广场舞骨干培训全覆盖,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免费接待观众达100多万人次;全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912场。
(四)塑精品,文艺创作特色凸显
原创少儿神话京剧《梁子湖传说》经过打磨晋京,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文化部领导及国家级专家给予高度赞扬,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京剧艺术网、荆楚网、新浪、网易、北京晨报、湖北日报等数十家网站和报刊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CCTV-11)戏曲采风栏目还制作了专题片进行专题报道。柳红同志创作的《江汉平原素描》在国家级刊物《歌曲》2016年第一期上发表,同时获得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的屈原奖。少儿舞蹈《童心鼓韵》荣获第五届湖北少儿文艺金蕾奖(表演艺术类)二等奖;舞蹈《红太阳光辉照西藏》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中国人寿杯”中老年人才艺大赛荣获铜奖;选拔歌伴舞《梁子湖上采红菱》、湖北大鼓《打麻将》、民乐合奏《吴都新韵》参加11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全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鄂州广播电视台选送的《晨光中的劳动者》等2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有三件获得湖北新闻三等奖,有6件获得湖北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鄂州日报社有22件作品获“湖北省市州好新闻奖”一、二等奖,有6件作品获“湖北新闻奖”。5月30日四版在全国百家媒体看廊坊新闻版面设计大赛中获创新奖。《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鄂州系列报道》入选省委宣传部编撰的《新闻宣传创新案例选编》,栏目“来自田园村庄的美”专栏被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精品栏目。
(五)攀高峰,体育工作硕果累累
申报湖北省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市)获得成功。举办第14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首届围棋文化节,承办“我爱足球”中国民间争霸赛(湖北赛区)启动式和湖北省老年太极拳剑比赛。指导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各专业协会参加省“时尚假日”赛事、第八个国家“全民健身日”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生态鄂州·环洋澜湖健步走、梁子湖越秀山地自行车赛等“一地一品”规模群体活动20多次,掀起了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热潮。参加2016年湖北省第七届“时尚假日”体育赛事,获得团体一等奖;健身气功全国站点联赛总决赛中,鄂州代表队勇夺易筋经集体赛一等奖、六字决集体一等奖,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组队参加15个项目省青少年年度比赛,获得10金2银10铜奖牌。在省十五运会周期注册运动员人数达到353人,向省专业队、省体校分别输送2人和31人,圆满完成全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举重基地年度检查评估工作。
(六)重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站上新起点
积极推进吴王城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已与北京华清安地设计事务所签订吴王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合同,全面启动编制工作;开展观音阁陈列展览工程和庾亮楼的修缮工作,省文物局已组织专家组对观音阁进行验收,提出了整改意见,目前本体维修及灾后维修工作正在进行;庾亮楼已与省古建中心签订了庾亮楼维修设计方案协议,正在编制方案;贺龙军部旧址纪念馆已于3月22日(贺龙120周年诞辰)正式对外开放,截至目前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团体30余个。配合市政建设,协助省考古所做好恒大二期、杜山亿美特、瓦窑咀遗址、湿地公园、顺丰机场等项目工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杜山工地考古发掘工作已完成,共清理古墓葬7座,出土遗物70余件。藏品征集方面,接受社会捐赠14次,接收图书、照片、民俗用具、服装等近现代物品144件(套)。配合省普查办完成了市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的查漏补缺及信息审核工作,共审核我市文物信息80391条。曹小琴及其雕花剪纸作品参加湖北省文化厅对韩文化交流活动;剪纸市级传承人夏祖康参加文化部在中央美院举办的展览,其雕花剪纸作品同时被美院收藏,鄂州雕花剪纸作为湖北省优秀非遗项目之一参加了“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我市雕花剪纸作品《精准扶贫·决战小康》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铜剪子奖;我市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历时二十年的收集、整理,《鄂州民间歌谣》正式出版,记录的歌词和相关方言、俚语,对了解鄂州地方民俗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七)强管理,文化市场执法水平有了新提升
全年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5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230人次,共查处违法经营案件51起,其中网吧案件44起、文物案件1起、出版物市场案件5起,没收非法出版物2230册(本)。强化了平台执法数据的报送和录入,做到日常检查数据录入比率达到98%以上,执法办案数据录入95%以上,有效提升了鄂州执法平台的运用率,一线人员运用平台办案率达到100%。在全省首创制作了《年度执法目标责任一览表》公示牌。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席会议定期沟通机制,组织开展境外电视网络设备专项整治联合行动3次,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8份,强行没收违法销售产品的门店3家,收缴了卫星锅、机顶盒、高频头等违法销售的产品上百件。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清源2016”专项行动6次,共检查印刷厂35家次、学校内文具店36家次、打字复印店123家次、出版物经营单位13家。对1家违反出版物印刷承印制度的企业当场立案查处,对制度建设不健全的4家企业责令立即整改;暂扣涉嫌非法出版物800本,收缴涉嫌非法出版物1886份(本);清理处置本地网上各类违法有害信息972条,网上散布谣言、诈骗等违法有害信息案件10余件,其中立案5起,批评教育17人。我市2016年“扫黄打非”工作由原来排名靠后,一跃排在全省地市州第四,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市综治办等3家单位被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评为先进单位。执法支队查处的辛德睿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从事非法出版物附送活动案被省文化厅评为2016年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优秀案卷第一名;查处的鄂州市亿通建筑书店发行侵权出版物案件在“加强版权执法监管、严厉查处侵权盗版行为”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引导、示范作用,被国家版权局评为查处侵权盗版有功单位三等奖。
(八)抓重点,新闻出版广电工作再上新高度
利用春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及其他重要节庆日举办“书香伴佳节”读书推广行动、企业读书节等系列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了“吴都讲坛”、“少儿国学经典诵读”、“数字阅读推广”、“全民阅读网上知识竞赛”等服务品牌, “吴都讲坛”全年开讲24场,获全省全民阅读优秀品牌称号。开展数字阅读“四进”活动,推广全民在线阅读、数字阅读,开展数字阅读进机关、数字阅读进社区、数字阅读进农家书屋、数字阅读进校园等活动,打造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口袋图书馆。与全市“第一书记村”、农家书屋对接,免费提供数字阅读,做到了全市阅读活动天天有,基层阅读活动月月新,农家书屋阅读活动免费送。开办了《书香满吴都》专栏在鄂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公共频道滚动播出。全年共举办阅读活动20场次,各类展览12期,全市多个农家书屋及管理员被评为全省五星级农家书屋、省级优秀管理员,2个节目获“书香门第 耕读人家”展演优秀节目奖,我局被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全民阅读工作先进单位。
(九)重培育,文化产业实现新突破
开展全市文化产业调查、体育产业专项调研,努力摸清家底,建立我市产业发展基础数据库。文化规模以上产业由2015年的15家发展到32家;产业收入由55亿元增至77亿元。大力引进文化项目,总投资6500万美元的智能家居产品发展基地建设项目,经我局牵线,湖北恒颖超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Sanatou UG,已经签约。积极培育本地文化产业,寒溪书院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指导铜镜复原复制省级示范基地引进合作伙伴,开展企业改制,拓展技术研发及产品投放领域。支持湖北恒颖超科技有限公司、寒溪书院等做大主打业态,培植新型文化产业主体。
(十)严作风,树立文化机关新形象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局党组中心组坚持以上率下,始终把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准则》《条例》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修课”。发放了学习资料、毛泽东语录、党章、党费证各300份,系统制作了宣传标语,报送信息10条;组织系统党员干部集中听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关于加强纪律建设的学习思考》、《从严治党向机关基层延伸》、《南海仲裁成笑柄 维权固土功千秋》等专题辅导10次; 积极组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按照上级要求,以支部为单位,每月组织开展3+X“支部主体党员日”活动,同时还围绕“四讲四有”开展一人讲大家评专题评讲活动,全系统共开展支部主题党员日活动88次,夜学4次,一人讲、大家评52次。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社区和贫困村慰问贫困户,到平石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15次,为贫困家庭送物资、为村民送科技书、送文化、送戏、送春联,提供扶贫款8万元;到结对吴都社区开展活动15次,提供资金(物资)6万元。
二、2017年的工作计划
2017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弘扬鄂州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航空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为主干,以区、乡镇(街)、村(社区)基层文体设施为基础,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设施网络。一是全力做好市图书馆新馆迁建,协助做好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建设。二是重点推进莲花山体育运动公园、葛山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合力推进各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项目实施。三是完成明塘体育场外墙和内场改造。四是推进区、乡(镇)文体场(馆)功能升级。按照“三室一厅一场”标准,实施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升级,完成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五是完成全民阅读示范点项目建设,建成总分馆制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六是大力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全覆盖工程。完成我市三个站点(西山站、华容站、梁子站)的建设。
(二)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开展“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60场次以上,完成“送戏下乡”和“周周演”文化惠民演出120场以上,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64场;举办“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第四届广场舞展演活动,基层参与率达到96%以上;打造“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品牌,积极开展“全民阅读”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吴都讲坛”24期;组织开展广场舞、中国舞、中国画、素描、雕花剪纸、牌子锣等各类公益文艺培训班60期;创新开展“小品展演”、“诗歌会”等活动,举办艺术创作沙龙2期;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912场;继续推进市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明塘体育场免费开放。
(三)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
打本土特色,围绕弘扬鄂州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创新做好文艺精品生产。一是精心打造《梁子湖传说》,力争冲次下一届京剧艺术节;二是做好新编《少年李四光》(暂定名)、《玉连环》等剧目编排,确保在国家及省级获奖;三是深度挖掘鄂州地方特色文化,创新“戏曲小品”“小话剧”等演出形式,形成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四是创作2首原创歌曲,争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四)全力打造体育示范工程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试点为契机,抓好各项试点工作的推进落实。一是放手发展群众运动。全年开展市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次以上,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00人以上;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六进”活动达10次以上;承办省级赛事活动1次以上,参加省级赛事活动9项以上,组织开展全市大型体育赛事活动6次以上,指导各体育协会开展赛事活动42次以上,创新开展赛艇、山地户外、自行车、围棋等赛事活动4个以上,逐渐形成鄂州体育品牌。二是发展竞技体育。完成省十五运会周期运动员注册工作,积极备战省十五运会;组队参加14个省级青少年体育单项赛事,做好3个省级青少年体育单项赛事的承办工作(举重、足球锦标赛),全年确保获省级以上金牌6枚。三是发展青少年体育。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做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调查摸底工作,指导俱乐部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向省选送人才2 个以上。
(五)精细文化遗产保护
深入推进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一策”工作,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规定,做好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一是编制好吴王城规划,完成观音阁附属设施工作及陈列布展工作。二是依法做好湿地公园、瓦窑咀遗址、武铁三江港、顺丰机场、恒大二期工程等市内建设工地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三是建立完善文物数据库,把可移动文物收集起来集中管理;对不可移动文物,建立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础的文物保护体系,出台市文物保护实施意见,划分文物保护单位责任区,明晰保护职责。四是认真组织好文物保护宣传月(周)、第十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和“非遗”保护成果进社区、校园、进农村展览等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培训文保专业人员队伍,大力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大民间艺人、民间工艺、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挖掘鄂州民间文化资源。
(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市场体系。一是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完善“四大”体系。完善综合执法办案体系,加强执法标准化建设,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力争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做好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对接服务。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加快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市网吧视频监控体系,做好网吧转型和提档升级试点工作。二是大力开展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雷霆、暑期、校园周边等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活动和文体新广各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及时查处宣扬低俗、色情、***秽、赌博、暴力等内容的网站。
(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引导建设一批鄂州文化特色产业街。形成古城路、吴都古肆特色风味小吃区,南浦图书电子商务一条街,武昌大道文化娱乐一条街。二是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名片”。结合我市文化底蕴,扶持培育青铜镜(器)、雕花剪纸、布贴画、麦秆画、珍珠工艺品等文化产业,吴都饮食文化产业、大梁子湖生态运动休闲产业、吴都文化歌舞演艺产业、中部航空都市区物流文化产业,打造鄂州名片。三是鼓励一批小微企业做专做强。以乔尔健休闲用品科技公司、万众体育用品公司、鄂州古铜镜复原复制等文化产业公司为依托,鼓励文化企业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人才培养工程,培育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加强与省厅(局)、馆、所、院团的沟通合作,借力培养人才;加大师傅带徒弟、组建工作团队、实施项目和挂职锻炼等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培养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才培训体系,完善市、区、乡(镇)、村四级文体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采取结对帮扶、“以奖代补”、业务培训指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业余文体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业余文体团队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九)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以增加投入,转变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目标,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一是设立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清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二是积极推进系统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干部使用上能上能下,分配上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机制。在各二级单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使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有平台。三是落实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市演艺公司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市市区没有一座功能完善的大型体育设施。省委考核指标中要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而我市除华容区有一个文化馆(未达标)和正在建设的图书馆外,鄂城区、梁子湖区两个区均没有图书馆、文化馆。全市共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有11个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要配备公益性服务岗位工作人员不少于2名,而我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没有达标。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少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没有形成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三是文物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文物遍布城乡,不可移动文物在项目建设中屡遭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缺乏管理保护,自然损毁严重。四是专业人才匮乏。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内部人才交流困难,缺少名家、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