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 《越人歌》主题社教活动

信息来源:鄂州市博物馆 日期:2024-03-24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引导他们领略古诗词之美。3月23日上午,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越人歌》主题社教活动,20名小志愿者参加。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相信不少同学都听过这句古诗词,但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课堂上,社教老师从故事背景、诗词解析等方面向同学们讲述这首《越人歌》。歌谣中所提到的“王子”是楚康王的弟弟子皙,因为被分封在鄂,也就是现在湖北的鄂州,所以被大家称作鄂君子皙。根据《说苑》中的记载,公元前540年,鄂君子皙坐船出游,有个越人船夫,以优美真挚的歌声打动了子皙,他当即让人翻译出来,便有了现在这首《越人歌》。
  诗词传递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我们国人独有的浪漫和情怀。课程后半部分,社教老师引导同学们把现代句子翻译成古文诗词,展开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如形容早上我们可以说“晓窗晴日,一点黄金橘”“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我失眠了可以说“山静夜如年,窗虚独未眠”;表达想家了可以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同样的含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精简凝练且含蓄而优雅。
  今天的手工是制作古诗词书签。社教老师带领着同学们来到草地上,捡拾落下的树叶或花瓣,将它们放进书签并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一枚独一无二的书签就完成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佳作带回家,把这诗意的春天珍藏在书籍中。
  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希望同学们能深切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感受古代诗人的豪迈与柔情,激发勇气和想象力,不断拓展诗词的边界,传承文化弘扬经典。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4207000031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广电)局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2号 邮编:436099
联系人:吕祖国 电话:027-53083600 传真:027-53083600 邮箱:ezswlj@e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