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工作部署,扎实推动鄂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加快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我局起草了《关于实施文化创新战略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含关于公平竞争影响的意见),时间为2025年3月27日至4月28日。公众可将意见发送至电子邮箱:1058138711@qq.com。
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3月26日
关于实施文化创新战略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工作部署和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要求,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推陈出新,以全域旅游理念塑造“精致城市”形象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以《鄂州市域战略规划》为指引,编制完成《鄂州市文化旅游“十五五”规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鄂州区域建设保护规划》《吴王城遗址保护规划》。认真贯彻落实《鄂州市观音阁保护管理办法》,加强观音阁保护、观赏、教育利用,塑造观音阁品牌价值,打造城市文旅品牌。
(二)坚持高点定位,提升城市活力。着力彰显襟江抱湖枕名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资源优势,聚焦“观音阁”“武昌鱼”“吴王古都”“航空新城”等文化元素,重塑“古武昌八景”,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升级城市美化景观和绿道系统,提升城市品质。老城区危旧改保留历史风貌,展示城市特色风貌,打造特色街区,提升南浦路、佛罗伦萨、吾悦广场等一批商圈能级,激发街区活力,建设滨江抱湖旅游休闲度假城市。
(三)差异化特色定位各区主题,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聚焦以“武昌鱼”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以“以武而昌”文化基因为代表的吴都文化和“首义有功、建党有名、建军有为”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主题,充分发挥各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和特色,加快建设主城区文化旅游核心区、梁子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葛华文化产业科技示范区、鄂城乡村旅游体验区、花湖机场国际空港旅游区,构建“一核四区”的文化旅游空间格局。各地围绕主题,策划包装招引一批延链补链重大文旅项目,构建起“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复合型文旅特色结构。
二、产业出效,以文旅融合增强“空港鄂州”发展后劲
(四)全面挖掘资源,活化特品级名录资源。全面梳理、挖掘文旅资源,对普查出的1803个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进行深入评析定级,形成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报告。争取将“三国吴都”“观音阁”“武昌鱼”“梁子湖”“长港古运河”等列入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集合推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体验。即:以西山、鄂钢、鄂州博物馆、观音阁、莲花山为游线的历史人文观览线路;以四峰山为重点,串起岳石洪至华伍沿线美丽乡村,辐射带动凤凰山、白雉山周边乡村旅游线路;长港峒山、杜山武昌鱼原种场、武大稻种繁育基地、春之染沿线研学游线路;以樊口武昌鱼公园、观音阁、葛山、吴都·乔街为游线的城市休闲漫游线路;以凤栖绿洲生态文明博览园为起点,沿梁子湖环湖绿道铜铁海、磨刀矶湿地公园、梁子岛的生态旅游环线;梁子湖环湖绿道——“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路线;以梁子湖沼山、太和、涂家垴沿线乡村旅游线;以吴兆麟纪念馆、贺龙军部旧址、毛泽东纪念馆、彭楚藩烈士馆、刘伯垂纪念馆为游线的红色旅游线路;华容中湾村沙滩、三国湾、杏福园长江魅力游线;红莲湖水上训练基地、高尔夫、红莲湖环湖绿道户外运动游线。
(五)做强龙头示范,提升项目爆点能级。全速建设运营园博园、灵玲野生动物王国,确保如期开园、火爆出圈。建强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库,协调资源,定期调度,推动项目提质增效。鄂城区将灵玲野生动物王国、吴都·乔街、长港河农商文旅景区作为链主项目,分析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项目,靶向式延链补链10个提能项目,加快推进爆点项目能级提升。华容区发挥武汉新城核心区优势,将红莲湖、梧桐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武汉新城会客厅,以童世界盘活改造、红莲湖洪宾酒店及六大中心改造升级、国家赛艇皮划艇训练比赛基地、高尔夫训练基地、铁人三项目训练基地和短视频拍摄基地为龙头爆点项目,紧盯延伸配套,招引10个产业提能项目。梁子湖区全速推动梁子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全域旅游提能落地10个文旅新业态产业项目。临空经济区依托花湖机场做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文章,积极对接知名旅游协会、楚商联合会、机场公司、旅行商、品牌酒店,策划组建航空文旅联盟,构建花湖机场“航空+旅游”模式,创新旅游消费新业态,着力打造空港旅游新名片。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临空经济区皇冠假日酒店、滨江新区华美达酒店、梁子岛假日酒店等对标评星;发挥鄂州民宿联盟交流促进整体行业作用,指导岳石洪村半山抹翠茶坊、武圣村南塘民宿等创建国家等级民宿。
(六)壮大市场主体,做大文旅产业底盘。瞄准旅游行业领军企业、知名文旅品牌企业、文化创意和数字文化企业等标杆进行靶向招商,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开发沙滩休闲、水上娱乐、体育运动、美丽乡村,盘活存量资源。培育壮大文旅骨干企业,支持湖北文旅、深圳宝安、厦门灵玲、杏福农业、重庆文林等文旅企业强化升级改造,增强互动体验,丰富多元业态,提升线上推广。支持鄂州市城控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统筹全市文旅产业资源,依托园博园、西山、葛山、莲花山等文旅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和品牌塑造,打造鄂州本土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
(七)加强项目谋划,以项目支撑文旅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省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等政策资金支持方向,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代文明展示、文旅领域设备更新等重点投向,谋划、储备和推进一批支撑鄂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项目。
三、产品出圈,以沉浸式触达“情绪价值”体验升级
(八)呈现历史文化体验场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探索沉浸式三国角色扮演、赤壁之战情景剧本杀等,吸引游客探访三国文化遗迹,感受厚重历史与英雄豪情。开发鄂州博物馆青铜器制作、陶泥手工、文物修复互动体验场景,让游客对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和认同。推出三国文化课堂、历史遗迹探秘、鱼米之乡农耕、短剧拍摄制作幕后、航运机场飞行员、动物王国认养等体验项目,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九)推介唯美可行走的自然生态,释放城市快节奏压力放松体验感。推广“跟着赛事去旅行”,持续打造健身气功、铁人三项、马拉松、赛艇、皮划艇、高尔夫、桨板、钓鱼观鸟、骑行、乡村篮球、低空飞行等品牌活动。发展星空露营、湖畔日落、禅修抄经、泛湖品茶、诗词碑刻、西山徒步等文旅新场景,打造以乡村咖啡为特色的木溪民宿、以制茶品茶为特色的抹翠茶坊民宿、以滨湖风光为伴的悦享家民宿、以湖畔露营为主题的三舍雅宿民宿、以心灵疗愈为特色的南塘民宿等功能主题民宿,满足游客放松体验需求。
(十)创造潮玩休闲互动体验,满足家庭亲子参与的成长温馨感。在梁子湖、西山等景区设计亲子徒步路线,结合自然教育,让孩子在游玩中学习生态知识。在博物馆或景区设置“小小考古学家”活动,模拟考古挖掘,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在灵玲野生动物王国推出亲子套票、熊猫叫早、萌宠认养等家庭套餐,在杏福园开展捉虾种稻、劈柴喂马、共享厨房等劳动体验,让年轻家庭享受自然和快乐。
(十一)打造高辨识度的网红打卡视觉符号,激发社交娱乐的新奇感。优化樊口武昌鱼公园、武昌楼、古灵泉寺、天空之镜等打卡点环境,在华容段店网红沙滩、梁子湖十里花海等地增加骑马、机车、露营等项目。吸引年轻人晒照分享。推出“鄂州文旅打卡挑战”,鼓励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分享旅行体验。打造吴都·乔街等夜经济,结合灯光秀、换装巡游、电音群舞、火把表演、酒吧慢摇、夜市美食,吸引年轻人夜间消费。
四、科技出奇,以数智赋能“文旅创新”吸引力
(十二)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数字驱动”转型升级,依托武汉新城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大力招引和发展智慧光影、数字创意、智能穿戴、游戏动漫、超高清视频、微短剧等产业。培育一批沉浸式文旅标杆项目,文旅产业数字化率得到大幅提升。
(十三)构建全域智慧文旅服务体系。搭建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一码游鄂州”全域智慧文旅平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智能服务设施,推广人脸识别、电子身份证核验等无感化入园,应用AR导航、3D等智慧导览,部署智能停车场、公厕等便民服务,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五、营销出彩,以品牌创建提升“鄂州文旅”影响力
(十四)开展品牌创建,擦亮“鄂州观江湖 又食武昌鱼”旅游名片。在花湖国际机场、鄂州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形成橱窗第一印象。重点依托梁子湖、红莲湖、梧桐湖、花马湖、洋澜湖、长港等湖港资源,引进和培育高品质滨湖度假酒店、演出观景、赛事休闲文旅企业,擦亮鄂州湖泊旅游品牌。加大与国有院团、社会院团、高校社团及演艺企业等开展专业合作,开发承办具有文化特色的时尚演艺,打造文旅演艺品牌。
(十五)开发特色文创,打造“吴都游礼”IP形象。紧盯武鄂黄黄大市场,通过数据分析游客兴趣、偏好,精准进行推送。开展“吴都游礼”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文旅口号征集、文旅推介官评选等系列活动,发布“吴都游礼”IP形象、“千年吴都”文旅宣传短视频等品牌形象。推出鄂州百家小吃美食地图、寻味武昌鱼、摄影大赛等活动,探索跨界合作营销。设计、制作、推出武昌鱼、土布鞋、雕花喜礼、观音阁车载香薰等鄂州特色的伴手礼。培育新华书店等企业扩大文创设计开发、生产、销售。
(十六)构建线上营销矩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发布鄂州文旅资讯、旅游攻略、美食美景等视频内容,增加粉丝,扩大流量,与旅游达人、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提升鄂州曝光度。与知名在线旅游平台合作,上线鄂州旅游产品,进行精准营销。整合旅游企业、酒店、商超形成合力,开展话题营销。
六、服务出色,以优质服务对标“旅游标准”优化环境
(十七)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花湖国际机场游客集散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面向航空出行游客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市道路、乡村公路旅游导向标识标牌。开通旅游专线和城市旅游公交,实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与主要景区“零换乘”。围绕重点景区、街区、商圈等周边新建公厕和大型停车场,重大节假日、人流活动高峰期就近补充流动公厕,有序开放政府部门停车场,节假日向游客开放。
(十八)规范旅游市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加强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用监管,推进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完善投诉体系建设,及时受理游客相关投诉。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九)强化旅游安全,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压紧压实属地、部门、企业各方责任,加强旅游安全风险预警、管控和应急处置,常态化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提升旅游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七、加强保障,以工作机制联动“高质量发展”执行力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鄂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和统筹协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等重大事项,研究鄂州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二十一)完善政策支持。完善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文旅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持续发放文旅消费券,优化补贴方式,推进引客入鄂。探索设立市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各级文化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文旅品牌、公共服务设施、智慧旅游等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系统性创新文旅金融产品,为鄂州特色文化旅游建设提供金融保障。
(二十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培育一批熟悉文旅产业、具备项目策划、企业运营、新型营销、专业服务等素养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批富有情怀、擅于策划、熟悉营销的文旅人才。适时组建鄂州市文化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行业专家智库作用。
(二十三)加强推进落实。建立健全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运营调度机制,加强对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任务分工清单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4207000031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广电)局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2号 邮编:436099 联系人:吕祖国 电话:027-53083600 传真:027-53083600 邮箱:ezswlj@ezhou.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