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索  引  号: 011217651/2022-01927 发文字号: 发文日期: 2022年03月22日
发文单位: 市发改委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22日
主题分类: 其他 效力状态: 有效
  202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加快建成“两区一枢纽”而努力奋斗!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8.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达到5亿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奋力实现“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发挥投资对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持续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完善重点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全力推进208个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和招商指导目录,深化“双招双引”活动,推进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资本招商、驻点招商,加强与武汉、黄冈、黄石等地联合招商,加大总部企业招引力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千方百计提振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创建一批放心消费示范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发展体验式消费、融合性消费等新模式,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夜间经济发展。建成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加快华润城市综合体、居然之家新零售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南浦路、吴都古肆、豪威城市广场等改造升级,推动武汉东、火车站等商圈建设。完善社区生鲜便利店末端销售网络,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千方百计强化保障。强化用地保障,开展土地开发历史遗留问题规范整治。完成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年度消化处置任务的15%。推进汀祖镇、泽林镇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全面推广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建立“亩产论英雄”激励导向机制,全面提升土地利用“含金量”。强化资金保障,以基础设施REITs为突破口,探索投资向投融资转变,用活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完成城控集团、昌达集团组建。强化用电用能保障,扎实推进电厂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保障电煤库存。严格能耗强度管控,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
  (二)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稳住工业底盘。继续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2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推动“157”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培育5家10亿级工业增长点,加快三安光电二期、芯映光电、瑞华光电、万度光能、逸飞激光等项目建设,推进金龙机电、博发光电、科普易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
  做强现代服务业。实施重点产业培育工程,推进金融、商贸、物流等产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枢纽经济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壮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小明太极动漫服务平台、人造金刚石技术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美格科技华中区域总部、华中智谷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金融强基工程,贷款余额增长15%。
  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保障工程,粮食产量达到5亿斤。实施质量品牌升级提档工程,重点打造武昌鱼、种业、生猪、粮油、果蔬、花木等6条产业链,做优“梁子湖”“武昌鱼”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鄂城区建设特色种业研究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快鄂旅投梁子湖文旅、前海湖渔猎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华容台创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台创园和4A级景区。争创10个特色旅游村。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推进华容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三)坚定不移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动能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完善“两带两组团”的全域创新空间布局,申报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启动省级高新区创建。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与武汉共建东湖科学城,全力争取大科学装置、湖北实验室等战略性科技平台。深化市校合作共建,支持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沼山长基线原子干涉科学观测设施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0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引导三安光电、顺丰集团、容百锂电等龙头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企业实施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掌握“专精特新优”技术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争取创新平台突破100家。
  激活创新创业生态。借鉴科技金融创新“东湖模式”,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链和债权融资链。做实10亿元的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共同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升级“新鄂州人”“鄂州工匠”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0个、大学生人才2000人。推行科技项目“揭榜制”,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实行“事前介入、全程帮办、后续跟踪”的保姆式服务,加快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三大工程”。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数字经济引领工程,加快大数据中心、5G公共数据中心、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悦科(湖北)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关村智酷·鄂州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工业大脑”上线运营,力争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1亿个。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总数达到20家。
  (四)坚定不移建设航空枢纽,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推进机场建成运营。全力推进花湖机场主体工程收尾和机场高速一期、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等机场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机场噪音影响区房屋拆迁,完成净空障碍物清理,确保机场6月底投入运营。积极申请航线航权,引进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加强与顺丰、京东、敦豪、“三通一达”等物流龙头企业合作,推动建立“一日达”物流平台。加快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推动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构建航空客货“双枢纽”,加快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加快建设开放平台。探索“空港+水港”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稳步推进“空水两口岸”建设,实现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水运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开展定制化海关监管政策创新研究,推动建立一体化“大口岸”体系,推行“7×24小时”通关机制,打造国际一流通关效率。加快鄂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推动鄂州机场片区纳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区范围,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进机场口岸作业区(一期)和顺丰国际分拨中心、全球维修中心、跨境电商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临空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鄂州、黄石、黄冈大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鄂州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和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骨架路网、四大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交通微循环,增强通道服务功能。争取新科宇航MRO、国际知名快递企业等临空偏好型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推动中部鲜花电子交易中心、临空光谷科创园、鄂州临空国际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全覆盖工程,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五)坚定不移加快武鄂同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武鄂同城步伐。统筹抓规划,协同编制《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武鄂同城化产业发展规划。做强“硬联通”,加快新港高速、短咀里湖桥拓宽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机场高速二期、梁子湖南北咀通道等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未来二路、葛店高新五路等道路施工,争取武鄂市域铁路纳入《湖北省武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规划》近期建设清单,推进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打造鄂黄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做优“软联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实现社保卡、医保卡异地办理,推动武汉城市圈旅游年卡、公交卡等“一卡通”。
  加快园区合作共建。研究制定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实施方案,加强税收分成、统计归属等利益分配机制创新,与东湖高新区共同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开展联合招商。推动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与东湖高新区联手共建产业园区“园外园”,争取武汉投资平台在合作区域内加大投资。加快推进城市客厅等武鄂同城示范项目建设。
  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抓好先行试点创建,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典型示范、体验测评和优化提升行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300个以上通办事项、10个以上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推出5项主题联办事项。积极申报国家信用示范城市,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接入全国“信易贷”平台。实施招投标“评定分离”,推进全领域“一业一证”。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转改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做好扩权赋能强县“双直达”改革,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
  (六)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着力建设三国吴都风光带,加快推进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环境综合整治、滨江四期建设。优化升级城市交通网络,全力推进新港路重载车道、吴都大道改造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桥东路、城市综合档案馆,启动葛山大道西线延伸、寿昌大道西线延伸、吴楚大道西段扩建等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完成市会展中心建设,推进市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加快东洋澜湖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排水管网、易涝点整治改造,建设海绵城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积极做好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274套。推进月陂、燕矶三期、杨叶二期安置小区建设,建成城南、英山安置小区。
  抓实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区(乡镇)。接续“擦亮小城镇”,推进“气化乡镇”工程。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置体系,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配套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健全城乡融合机制。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分类有序推进现行帮扶政策的延续、优化、调整,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建立区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信息核对,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稳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创新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完善“1+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研究制订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绿色循环发展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推进生态价值工程和“两山理论”实践。严格环境准入,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继续推进曹家湖、垱网湖、武城湖、梁子湖等水系连通,确保花马湖在5月底前退垸还湖3.88平方公里。谋划推进洋澜湖、严家湖等重点湖泊治理,创建梁子湖国家级幸福河湖。实施长江大保护专项行动升级版,推进长江岸线腾退复绿。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强化17座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和临空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梁子湖区梁子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七)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细化常态化精准防控机制和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局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执行中高风险地区往返鄂州人员闭环管理,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常态化监测。强化冷链食品安全监管,严格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管控,抓好预防性全面消毒。强化救治力量、防疫物资、隔离场所等应急储备,推进国家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项目建设。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做好疫苗加强针接种,筑牢全面免疫屏障。
  大力推进就业工作。开展高质量就业促进行动,保障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力度,推进零工驿站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五项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引导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持续参保缴费,落实社保调待机制,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等医保政策,推进普通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试点。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建成“1平台+5中心”的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监管平台。健全农村地区困境儿童和“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动态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快推动精神障碍患者福利中心、救助管理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规划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质效。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0所,完成武昌学校城南校区小学部新建、市二中迁建,启动鄂州高中教学楼维修改造,实施30所城乡学校改薄工程,推动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华夏学院动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开展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完成鄂州大剧院维修改造、市非遗馆改扩建等,加强鄂州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全力推进西山4A级景区升级、梁子岛4A级景区复牌和鄂钢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4207000031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广电)局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2号 邮编:436099
联系人:汪德林、程威 电话:027-53083600 传真:027-53083600 邮箱:ezswlj@ezhou.gov.cn